回立夫中醫藥展示館

立夫數位博物館

lifu digital museum

目前位置: 立夫中醫藥展示館>數位典藏
  • 藥材
    • 藥用植物
      • 解表
      • 清熱
      • 瀉下
      • 去風濕
      • 利水滲濕
      • 溫裡
      • 理氣
      • 消食
      • 止血
      • 活血化瘀
      • 化痰止咳平喘
      • 安神
      • 平肝息風
      • 開竅
      • 補虛
      • 收澀
      • 芳香化濕
      • 驅蟲
      • 外用
    • 藥用動物
      • 藥用動物典藏項目
    • 藥用礦物
      • 矽酸鹽
      • 硫酸鹽
      • 碳酸鹽
      • 黏土礦物
      • 砷化合物
      • 汞化合物
      • 有機礦物
      • 銅類化合物
      • 鐵化合物
      • 鉛化合物
      • 鹵化物
      • 其他
  • 方劑
  • 國際志工中醫醫療服務隊
    • 義診紀錄
    • 名老中醫採訪
  • 中藥房典藏
  • 中醫學分享計畫
  • 蜂蠟

  • 黃蠟

  • 基原: 本品為蜜蜂科(Apidae)動物義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n.)或中華蜜蜂 (Apis cerana Fabricius) 工蜂所分泌之蠟質
    產地: 中國各地皆有產之,如湖北、甘肅、山西、福建、廣東、雲南等地盛產,而我國亦有產之
    採製: 春秋二季去下蜂巢,瀝出蜂蜜,加熱使蠟熔化,除去雜質,反覆數次,待其純淨為止
    性味: 性微溫,味甘
    歸經: 歸脾、胃、大腸經
    毒性: 無
    功效: 解毒生肌
    禁忌: 無
  • 地龍

  • 蚯蚓、蛐蟮、曲蟲

  • 基原: 本品為巨蚓科(Megascolecidae)動物參環毛蚓 (Pheretima aspergillum (Perrier)) 或縞蚯蚓 (Allolobophoracaliginosa (Savigny) Trapezoides (Ant. Duges)) 的全蟲體
    產地: 主產於中國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採製: 夏秋捕捉。廣地龍捕捉後,及時剖開腹部,洗去內臟及泥沙,曬乾或低溫乾燥;土地龍捕捉後,用草木灰嗆死,去灰曬乾或低溫乾燥。生用或鮮用
    性味: 性寒,味鹹
    歸經: 歸肝、脾、膀胱經
    毒性: 無毒
    功效: 清熱平喘、息風通絡
    宜忌: 脾胃虛寒不宜服
    便溏者慎用
    孕婦禁用
  • 全蠍

  • 無

  • 基原: 本品為鉗蠍科(Buthidae)動物東亞鉗竭 (Buthus martensii  Karsch) 的乾燥體。如單用尾,名蠍尾
    產地: 主產於中國河南、山東、湖北、安徽…等地
    採製: 野生蠍春末至秋初均可捕捉,清明至谷雨前後捕捉者,稱為「春蠍」,此時未貪泥土,品質較佳;夏季產量較多,稱為「伏蠍」,品質較次。飼養蠍一般在秋季,隔年收捕一次。捕得後,先浸入清水中,待其吐出泥土,置沸水或沸鹽水中,煮至全身僵硬,撈出,置通風處,陰乾
    性味: 性平,味辛
    歸經: 歸肝經
    毒性: 有毒
    功效: 息風止痙、軟堅散結
    禁忌: 血虛生風者及孕婦禁服
  • 蜈蚣

  • 無

  • 基原: 本品為蜈蚣科(Scolopendridae)動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subspinipesmutilans L. Koch.)的乾燥全體
    產地: 全世界各地皆有,中國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湖南等地耶有產之
    採製: 全年皆可採收,於四六月間較易捕捉,將其誘捕,燙死,用竹片貫穿之
    性味: 性微溫,味辛
    歸經: 歸肝經
    毒性: 有毒
    功效: 祛瘀解毒、息風定驚
    禁忌: 陰虛血燥、孕婦禁服
  • 烏梢蛇

  • 烏蛇

  • 基原: 黃頷蛇科(Colubridae)動物烏梢蛇 (Zaocys dhumnades (Cantor))乾燥動物體
    產地: 本品分佈於中國華東、華南、西南和湖南、湖北、山西、河北…等地
    採製: 4~11月間捕捉。捕得後,將蛇摔死,剖腹除去內臟,盤成圓形,用柴火熏干,熏時頻頻翻動,至表面略呈黑色為度,再曬乾或炕干。以頭尾齊全、外皮黑褐色、內里黃白色、脊部有棱、蛇體堅實者為佳
    性味: 性平,味甘、鹹
    歸經: 歸肝經
    毒性: 無毒
    功效: 行氣活血、祛風通絡
    禁忌: 血虛生風所致的痙攣抽搐不宜用
  • 蛇蛻

  • 蛇皮、蛇殼、龍退、龍子衣、龍子皮、青龍衣

  • 基原: 黃頷蛇科(Colubridae)動物烏梢蛇 (Zaocys dhumnades (Cantor))、錦蛇(Orthriophis taeninata Gunther)、黑眉錦蛇(Orthriophis taeniurus friesi  Werner)或同屬蛇退下之皮膜
    產地: 主產於中國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等地,台灣亦有產之
    採製: 全年皆可產之,其中春末夏初產之最多,山上收之,洗淨,曬乾即可
    性味: 性平,味甘、咸
    歸經: 歸肝經
    毒性: 無毒
    功效: 祛風、定驚
    宜忌: 無
  • 蚱蜢

  • 螞蚱、油螞蚱、草蜢子

  • 基原: 本品為蝗科(Acrididae)動物中華蚱蜢(Acrida cinerea)的乾燥蟲體
    產地: 全中國皆有產之
    採製: 捕捉,烘乾
    性味: 性溫,味甘、辛
    歸經: 歸脾、肝、肺經
    毒性: 無毒
    功效: 鎮咳平喘、消食止痙
    禁忌: 體氣虛寒者慎用
  • 紫貝

  • 文貝、砑螺、紫貝齒

  • 基原: 本品為寶貝科(Cypraeidae)紫貝(Cypraea macula Adams)、山貓眼寶貝(C. lynx Lin.)、蛇首眼球貝(Erosaria caputserpentis Lin.)、眼球貝(E. helvola Lin.)、綬貝(Mauritia Arabica Lin.)…等的貝殼
    產地: 中國東南沿海一帶
    採製: 五至七月間出海撈取,除貝肉,曬乾即可
    性味: 性平,味鹹
    歸經: 歸心、肝經
    毒性: 無毒
    功效: 鎮驚安神、疏肝明目
    宜忌: 無
  • 石決明

  • 鮑魚殼、九孔螺、真珠母

  • 基原: 本品為鮑科(Haliotidae)動物雜色鮑(光底石決明) (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 、皺紋盤鮑(毛底石決明) (H. discus hannaiIno) 、羊鮑 (H. ovna Gmelin) 、澳洲鮑 (H. ruber (Leach)) 、耳鮑 (H. asinina Linnaeus) 或白鮑 (H. laevigata (Donovan)) 的貝殼
    產地: 分佈於中國廣東、福建、遼寧、山東等沿海地區
    採製: 夏、秋捕捉,剝除肉後,洗淨貝殼,去除附著的雜質,曬乾。生用或煅用。用時打碎
    性味: 性微寒,味鹹
    歸經: 歸肝經
    毒性: 無毒
    功效: 平肝潛陽、明目益智
    宜忌: 脾胃虛寒者慎服
    消化不良、胃酸缺乏者禁服
  • 牡蠣

  • 無

  • 基原: 本品為牡蠣科(Ostreidae)動物長牡蠣 (Ostrea gigas Thunb.) 、大連灣牡蠣 (O. talienwhanensis Crosse) 或近江牡蠣 (O. rivularis Gould) 等的貝殼
    產地: 中國沿海一帶均有分佈
    採製: 全年可採,以冬季、春季產量最多。採得後,去肉取殼,洗淨曬乾。生用或煅用。用時打碎
    性味: 性微寒,味鹹
    歸經: 歸肝、腎經
    毒性: 無毒
    功效: 軟堅散結、收斂固澀
    禁忌: 虛而有寒者忌用
  • 上一頁
  • 1
  • 2
  • 3
  • 4
  • 5
  • 6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