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立夫中醫藥展示館

立夫數位博物館

lifu digital museum

目前位置: 立夫中醫藥展示館>數位典藏
  • 藥材
    • 藥用植物
      • 解表
      • 清熱
      • 瀉下
      • 去風濕
      • 利水滲濕
      • 溫裡
      • 理氣
      • 消食
      • 止血
      • 活血化瘀
      • 化痰止咳平喘
      • 安神
      • 平肝息風
      • 開竅
      • 補虛
      • 收澀
      • 芳香化濕
      • 驅蟲
      • 外用
    • 藥用動物
      • 藥用動物典藏項目
    • 藥用礦物
      • 矽酸鹽
      • 硫酸鹽
      • 碳酸鹽
      • 黏土礦物
      • 砷化合物
      • 汞化合物
      • 有機礦物
      • 銅類化合物
      • 鐵化合物
      • 鉛化合物
      • 鹵化物
      • 其他
  • 方劑
  • 國際志工中醫醫療服務隊
    • 義診紀錄
    • 名老中醫採訪
  • 中藥房典藏
  • 中醫學分享計畫
  • 珍珠

  • 無

  • 基原: 本品為珍珠貝科(Pteriidae)動物馬氏珍珠貝(Pteria martensii (Dunker))、珍珠貝(Pteria margaritifera (L.))或蚌科(Unisnidae)動物三角帆 (Hyriopsis cumingii (Lea)) 和稻紋冠蚌 (Cristaria plicata (Leach))的貝殼中外套膜受刺激而成的圓粒狀物
    產地: 中國沿海皆有產,台灣澎湖一代人工養珠
    採製: 全年有產,其中六至十二月較多,潛水採之,採完後布包,與豆腐共煮,洗淨研粉
    性味: 性寒,味甘、鹹
    歸經: 歸肝、心經
    毒性: 無毒
    功效: 清肝明目、鎮心安神
    禁忌: 孕婦慎用
  • 珍珠母

  • 無

  • 基原: 本品為珍珠貝科(Pteriidae)動物馬氏珍珠貝(Pteria martensii (Dunker))、珍珠貝(Pteria margaritifera (L.))或蚌科(Unisnidae)動物三角帆 (Hyriopsis cumingii (Lea)) 和稻紋冠蚌 (Cristaria plicata (Leach))的珍珠層
    產地: 三角帆蚌和稻紋冠蚌在中國各地的江河湖沼中均產,珍珠貝和馬氏珍珠貝主產於海南島、廣東、廣西沿海
    採製: 全年均可採收。去肉後將貝殼用鹼水煮過,漂淨,刮去外層組黑皮,曬乾。生用或煅用。用時打碎
    性味: 性寒,味鹹
    歸經: 歸肝、心經
    毒性: 無毒
    功效: 寧神定智、平肝潛陽
    禁忌: 脾胃虛寒者慎用
  • 麝香

  • 寸草、麝臍香、當門子、臍香

  • 基原: 本品為鹿科(Cervidae)動物林麝 (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 、馬麝 (M. sifanicus Przewalski) 或原麝 (M. moschiferus Linnaeus) 成熟雄體香囊中的乾燥分泌物
    產地: 主產於中國四川、西藏、雲南、陝西、甘肅、內蒙古等地
    採製: 野生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獵取,獵取後,割取香囊,陰乾,習稱「毛殼麝香」,用時剖開香囊,除去囊殼,稱麝香仁。人工馴養麝多用手術取香法,直接從香囊中取出麝香仁,陰乾。本品應密閉,避光貯存
    性味: 性溫,味辛
    歸經: 歸心、脾經
    毒性: 無毒
    功效: 通經活血、開竅醒神
    宜忌: 陰虛體弱者及孕婦禁用
  • 蟾酥

  • 蛤蟆酥、蛤蟆漿

  • 基原: 本品為蟾蜍科(Bufonidae)動物中華大蟾蜍 (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 或黑眶蟾蜍 (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 的耳後腺及皮膚腺分泌的白色漿液,經加工乾燥而成
    產地: 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佈,主產於河北、山東、四川、湖南、江蘇、浙江…等地
    採製: 多在夏、秋二季捕捉,捕得蟾蜍後,將體表洗淨、晾乾,擠取耳後腺及皮膚腺的白色漿液,盛於瓷器內,(忌與鐵器接觸,否則易變黑色)并立即用銅篩濾淨泥土及雜質,塗于玻璃板、竹籌上或刮入園形的模型中,曬乾貯存。用時以碎塊置酒或鮮牛奶中溶化,然後風乾或曬乾,研細,入丸、散
    性味: 性溫,味辛
    歸經: 歸心經
    毒性: 有毒
    功效: 強心利尿、止痛平喘
    禁忌: 孕婦禁用
  • 羚羊角


  • 基原: 本品為牛科(Bovidae)動物賽加羚羊 (Saiga tatarica Linnaeus) 或其他種羚羊的角
    產地: 主產於中國新疆、青海…等地
    採製: 全年均可捕捉,但以秋季獵取最佳。捕後鋸取其角,曬乾。用時鎊成薄片、銼末或磨汁
    性味: 性寒,味鹹
    歸經: 歸肝、心經
    毒性: 無毒
    功效: 寧心養神、平肝息風
    禁忌: 脾腎陽虛無內風者忌用
  • 牛黃

  • 丑寶、犀黃、各一旺

  • 基原: 本品為牛科(Bovidae)動物黃牛 (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 或水牛 (Bubalus bubalis Linnaeus) 的膽結石。另有人工牛黃,系牛膽汁或豬膽 汁經人工提取製造而成,其藥性、功效與天然牛黃相似,目前已廣泛應用
    產地: 主產於中國西北和東北地區,河南、河 北、江蘇…等地亦產
    採製: 宰牛時,如發現膽囊、膽管或肝管中有牛黃,應立即濾去膽汁,將牛黃取出,除去外部薄膜,陰乾,備用
    性味: 性涼,味甘、苦
    歸經: 歸肝、心經
    毒性: 無毒
    功效: 清熱解毒、抗癌消腫
    禁忌: 孕婦慎服
  • 水牛角

  • 無

  • 基原: 本品為牛科(Bovidae)動物水牛(Bubalus bubalis Linnaeus) 的角
    產地: 主產於中國華南、華東地區
    採製: 劈開,用熱水浸泡,撈出,鎊片,曬乾
    性味: 性寒,味鹹
    歸經: 歸心、肝、胃經
    毒性: 無毒
    功效: 強心寧神、清熱涼血
    宜忌: 虛寒患者慎用
  • 竹蜂

  • 烏蜂、熊蜂、象蜂

  • 基原: 本品為蜜蜂科(Apidae)昆蟲竹筒蜂(Xylocopa dissimilis (Lep.))的乾燥全體
    產地: 中國南方
    採製: 採其蟲,燙死曬乾
    性味: 性寒,味甘
    歸經: 歸胃、大腸經
    毒性: 無毒
    功效: 消腫化痰、清熱開聲
    禁忌: 虛寒無火者禁用
  • 石蟹

  • 善泳蝤

  • 基原: 本品為弓蟹科(Varunidae)動物的化石
    產地: 中國四川、廣東一帶
    採製: 發現,洗淨即可
    性味: 性寒,味鹹
    歸經: 歸肝、膽經
    毒性: 無毒
    功效: 消腫解毒、清肝明目
    禁忌: 孕婦禁服
  • 夜明砂

  • 蝙蝠屎、天鼠屎、黑砂星

  • 基原: 本品為脊椎動物蝙蝠科蝙蝠 (Vespertiliosuperans THOMAS) 之乾燥糞便
    產地: 分布中國各山區
    採製: 以身乾,棕褐色,質輕,發亮光之顆粒,無泥砂等雜質為佳
    性味: 性寒,味辛
    歸經: 歸肝經
    毒性: 無毒
    功效: 消積散瘀、補腦益腎
    禁忌: 目疾無瘀滯者及孕婦慎服
  • 上一頁
  • 1
  • 2
  • 3
  • 4
  • 5
  • 6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