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成果

<4> 服務學習系列講座-【流浪者的流浪狗之歌】

2015年初,身為【流浪者的流浪狗之歌】成員的主講人:盧莞宜醫師走出海外,參訪各國大大小小動保團體、機構、收容所,甚至野動中心。發現除了TNR,更應該讓大家知道的是「犬隻族群管理」(Dog Population Management)概念;在推行結紮計畫時,除了街頭的單「點」淨空,更該貫徹區域型的全「面」計畫,『化點為面』。’ 透過講師參與了在伊斯坦堡舉辦的第二屆國際犬隻族群管理高峰會,並大家前往各地旅行暨參訪,旅行數月到一年不等,拜訪了好幾個動保團體、收容所甚至野動中心。返台後積極巡迴演講盼終結街頭悲歌。 本次邀請到多年來一起在動保這條路上,為推廣放養家犬貓絕育&無主流浪犬貓TNR而努力的盧莞宜醫師,跟大家分享他們用一年的時間,走訪世界各地,看到的各國對於流浪動物族群採取的管理方式,以及可以如何應用在台灣的現況。 盧醫師就讀台大獸醫系時,成立了台大懷生社,在2007年以TNR形式開啟了校園流浪動物管理的新章,讓不少大學紛紛跟進,在將台大校園內的流浪狗全數絕育、列冊管理後,他們開始向校園周邊拓展TNR行動,並協助多地愛爸愛媽管理流浪動物,許多最初就參與社團活動的成員,直到2016年都仍在台大懷生社以「特務部」的方式活躍,積極參與流浪動物管理行動。 為了改善流浪動物問題全心全意地投入,但漸漸地也發現,而要讓TNR 行動從點擴大到面,就需要更多人力,觀察其他城市能持續進行TNR行動的團隊,「有專職人員」是很重要的一項因素,否則以燃燒自己的方式,或許總有一天會耗盡能量。 再加上參與「流浪者的流浪狗之歌」計畫的啟發,盧醫師認為TNR行動應該要有更多的調查與研究,以驗證對大環境中流浪動物管理的成效,而不是陷入一年抓紮了多少隻狗的數字迴圈中。 聖雄甘地曾說:「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就看它怎麼對待動物。」面對每年爆增百萬隻狗,各縣市除了推動TNR,民眾也須將心比心,既然認養就不要隨意棄養。透過盧醫師精彩的分享,引起與會學生極大迴響,並於會後積極詢問關於保護動物志工資訊,希望能夠盡一份力,關懷流浪動物。

 

【相關圖片】

 
 
       

 

 

*回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