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科簡介 |
中醫內科學科 |
內科學科 |
介紹中醫內科各科疾病及證之病因病機與辨證論治,教導學生診斷與治療中醫內科系統各種疾病。上課內容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安排在第一學年,主要介紹各證,包括定義,歷史沿革,病因病機,類證鑑別,辨證論治。第二階段安排在第二學年,主要介紹內科各系統疾病之病因病機、診斷、症狀與治療,並輔以現代研究資料。 |
|
|
|
|
婦科學科 |
中醫婦科學是中醫具有非常特色的一門學問,包括「經、帶、胎、產」之各種疾病描述與治療,在缺乏現代檢驗器材之古代,仍有極佳的療效,可見有其不可抹殺的優點。婦科學的主要內容包括一般常見婦科疾患如月經失調、帶下、崩漏、痛經、經行吐衄、經行吐脹等,闡述中醫之理論觀點,辨證施治原則。產科學則包括產前、臨產及產後之常見症狀之處理及治療,並述及妊娠期間之調養方法與作息原則。 |
|
|
|
|
兒科學科 |
中醫小兒科舊稱“啞科”,意謂小兒疾患診治之困難,因此,對於小兒之面診、三關指紋、胸腹按診、聞聲辨色所見之各種疾病之臨床表現,歷代醫家均有詳細的論述。至於諸病之治療,古來以丸散為主,推拿為輔,甚具特色。 |
|
|
|
|
五官學科 |
本學科包括中醫耳鼻喉科學與中醫眼科學兩部份。課程內容是以中醫理論、術語為基礎架構,綜合採用西醫病名及相關輔助教具,但仍依中醫的辨證理論,保持完整的理、法、方、藥思想為主軸,教導學生學習臨床耳鼻喉及眼科相關疾病的診治。 |
|
|
|
|
|
中醫針灸學科 |
針灸學是我國傳統醫學中的一部份,其主要乃利用針法和灸法來達到治療的目的,由於其對於不少疾病有快速和安全的療效,因此近十多年來在世界各地造成一股研究與學習的狂熱,並用之以彌補西醫較弱的一繯,如復健、疼痛、神經疾病等,是目前我國傳統醫學中最廣被研究與使用者。 |
|
|
|
|
|
|
中醫診斷學科 |
中醫診斷學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研究人體發生疾病後其臨床表現的特點與規律的一門學科,在中醫課程設計中,它是辨別病證、尋求病因、推斷病情,以便為治療及預防提供依據的一門基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橋樑課。臨床醫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對疾病進行診斷,然後依據診斷的結果予以治療,因此,正確的診斷是治療的有效前提。「辨證論治」是中醫的精華,為了辨證準確,醫者必須具備正確的思維方法,周密的分析判斷能力。中醫診斷學正是按照中國醫學傳統理論,專門研究如何診察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機、病性以及病情變化的一門學科。 |
|
|
|
|
|
|
中醫外傷學科 |
外科學科 |
中醫之外科學淵源甚早。周禮:即有瘍醫之記載,主要討論腫瘍、潰瘍之診治。其與現代醫學所稱之外科確有不同;中醫外科主要包括一切癰疽外症、皮膚病及耳鼻、咽喉、口齒病,凡肉眼所見者皆屬之。 |
|
|
|
|
傷科學科 |
中醫之傷科學此一學術歷史甚為悠久,古稱正骨科,主要是講授診治損傷疾病之學科。以中國醫學之理論為根據,針對因外力跌打損傷使人體之筋骨、皮肉、氣血、臟腑、經絡等傷害病情,運用推拿、按摩之手法,配合適當藥物治療之。 |
|
|
|
|
|
中醫基礎學科 |
基礎學科 |
中醫基礎學科是研究人體疾病發生條件的一門學科,以做為臨床疾病診斷、治療的基礎。在課程設計中,目前包含中國醫學導論、內經、難經三個科目,前者係將傳統中國醫學的概念作一簡單介紹,使剛接觸中醫學的新生能獲得初步了解,利用後續各科目教學;後二者為中醫之經典,因此乃綜述遠古先民留下之醫學經驗總結。在教學內容上包括中醫基礎理論(如陰陽五行、天人合一、整體觀、五運六氣等)內容、中醫生理學法(如臟象、經絡、氣血津液等體質要素)、中醫病理學(如六涇七情等病因、病證、病機傳變等)以及診斷治療原理(如脈學、色脈診、針法等)。這些內容對於日後中醫臨床學科及歷代中醫典籍著作之研讀莫不是重要之基礎。 |
|
|
|
|
醫經醫史學科 |
本課程主要介紹中國醫學的系統史觀。明瞭中國醫學發展的絡脈,理出更有意義思路,俾能建立中醫學更廣泛基礎和特色。課程內容由一般經驗常識的醫藥起源開始,歷經夏商周三代及春秋豐富經驗累積,而於戰國至三國時代建立了理論知識體系的醫門五經。接著魏晉南北隋唐再進展充實,抽取凝聚成專科化醫學。而於宋代醫藥行政教育制度、基礎、經典、臨床學科大放異彩。金元醫家思潮創新創高峰,明清形成成熟系統規律知識領域,最後出現中西一元化思路。本學科分段落逐一論述,並同時簡介西洋醫史,認識中西醫兩者異同處,更能掌握中醫學的整體觀。 |
|
|
|
|
|
中醫方藥學科 |
方劑學科 |
為掌握處方原則,以方劑為基礎,熟悉方劑分類,藥物組成,主治效能,立方意義,藥物加減,方藥變化及其製法,服用法等,做到法統方,化裁成方,要不離不泥,緊扣病情,靈活運用方劑於臨床各類科。 |
|
|
|
|
藥物學科 |
「精選道地藥材,遵古法炮製」為中國醫學治病,發揮用藥療效的大原則。瞭解中藥的效用,懂得在中醫理論下各藥的特性,才能掌握中藥,用藥自如,臻於至善。 |
|
|
|
|
|
|
|
學士後中醫學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