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訊息 學系簡介 課程學分 師資•教學 學術演講 招生簡章 相關網站 學生信箱 意見反應 ENGLISH


 
 

            【研究簡介】【尖端創新】【研究新知】 

 

研究新知
   
  
研究顯示肉桂可有效降低血糖

來源: 摘自新醫藥週刊NO.2472期 【2013.1.7】

根據新的研究顯示,肉桂有助於降低進食後的血糖濃度,對於II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輔助治療作用。美國鮑爾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使用肉桂的糖尿病患者於飯後兩小時,可降低24%血糖濃度。
臨床實驗中,將早餐普通的熱麥片加入肉桂給予30位參與者食用,並抽取其血液樣本,發現對穀物加入肉桂有助於血糖濃度的降低,並能減低在正常體重和肥胖的參與者的用餐後血糖波動。
肉桂本身具有類似胰島素的活性,且能加強胰島素作用,在防治糖尿病方面具有應用價值。美國人類營養研究中心研究發現,II型糖尿病患者每天食用1~6克肉桂,40天後他們的空腹血糖、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有明顯降低的反應。
肉桂的好處遠不止這些,除了擁有潛在的健康益處,還可做為調味料的使用。中醫師張家榮表示,中醫認為肉桂辛熱,易傷陰助火,不是用於陰虛熱盛型的糖尿病患者。肉桂也不宜過量或長期服用,一天攝入量最好不要超過3克,最好在醫師指導下,依照自身體質使用。

益母草碱具有治療心血關疾病的功效

來源: 摘自新醫藥週刊NO.2472期 【2013.1.7】

中國復旦大學研究發現,傳統中藥益母草所含的活性生物鹼成分益母草碱,對於治療腦中風具有明顯療效,將成為未來治療腦中風的新型藥物。此項研究成果除了在國際腦中風的權威雜誌《Stroke》上發表,還獲得跨國製藥企業的關注,簽訂合作協議;其協議內容主要是研究益母草碱在心血管的臨床功效,並從分子水平了解其作用原理。
益母草具有改善血液循環、活血去瘀的功效,屬於傳統的婦科材料。由於提取益母草中的有效複合物成本太高、難度大,因此其單體有效成份的價值一直未被系統地發掘出來。復旦大學研究團隊採用先進技術探索全新的合成路線等,從益母草中成功提取到有效單體化合物─益母草碱。復旦大學藥學院院長朱依諄表示,瞭解天然產物的結構和特性不僅有助發現潛在藥物靶點,而且可以提供創新方法,治療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內的重大疾病。
益母草碱能減少腦缺血造成的大腦皮質梗死面積,改善神經功能缺損的症狀;在對抗心血管疾病中的功效,包括慢性心臟衰竭、缺血性中風、動脈粥樣硬化。

海大、長庚合作研究  清暑益氣湯有助化療療效

來源:2012/12/3 摘自新醫藥週刊NO.2467期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與基隆長庚醫院合作進行癌症相關研究表示,中草藥配方「清暑益氣湯」可以輔佐化療療效,並減緩副作用,此項研究成果已在國際知名歐洲癌症學會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中發表,目前已進行臨床實驗,未來會再公布人體實驗結果。
  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吳彰哲與長庚醫院中醫師黃澤宏合作,利用實驗室建立抗癌細胞及腫瘤小鼠篩選平台篩選12種不同中草藥,依照「袪邪扶正」的基礎,發現中藥複方「清暑益氣湯」具有最佳的抗氧化能力,合併使用黃芩可減緩化療藥物及腫瘤所導致的惡病質徵狀,且可刺激抗癌相關的免疫能力。

  實驗結果發現,罹患肺癌的小鼠服用清暑益氣湯合併黃芩,可以顯著降低腫瘤大小、減少體重及肌肉損失。除此之外,也可以增加體內主要負責清除一些變異的腫瘤細胞的免疫能力,例如提高保護人體的第一道防線-自然殺手細胞毒殺癌細胞的能力,以及增加體內很重要的免疫淋巴細胞-CD8+毒殺型T細胞的數量。癌症為全球的主要死因之一,因此對於癌症的發生與治療相關研究是現今刻不容緩的課題。罹患癌症的病患,通常會出現惡病質的症狀,影響全身的器官,其症狀包含有體重減輕、倦怠無力、厭食、嗜睡、消瘦憔悴、電解質不平衡等情形,病人的免疫功能會改變,容易發生感染或造成死亡的危險,也會直接影響到癌症患者的生活品質。

 
黃芩湯可降低化療副作用

來源: 摘自新醫藥週刊NO.2445期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鄭永齊教授】

中華醫學會於6/24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癌症中西醫整合療法策略研討會」中,耶魯大學藥理學家鄭永齊教授就「為何與如何進行中藥的全球化」議題表示,癌症的治療多半都是針對癌細胞,而現代趨勢不止要考慮癌細胞,也要考慮其他的免疫系統等較為全觀性的想法,原因就是要治病,而不是治癌。
現今西方醫學在腫瘤治療方向,多數是單靶點,亦即所謂「標靶療法」。中醫藥講究君臣佐使,換言之即有多種化學成份,亦即是多標靶,可從多方面針對疾病,這是西方醫學所缺少的。整體來講,中醫和西方醫學差異在於中醫屬於整體醫學,而不是分子醫學;其次,它是多靶點,它的有效成份對不同的靶點作用不一樣,用在一起常常有相互加成的功效。鄭永齊說,中藥的很多方劑其本身往往是治療多種病症的,如有些方劑可能一方面能夠治療腹瀉,同時另一方面也能夠治療嘔吐,而西方的藥物就不可能具有這種情況。
在中國傳統上黃芩湯用於治療腸胃疾病,現今研究顯示,黃芩湯在治療癌症病患化療副作用亦有顯著的療效。鄭永齊表示,他們取自「黃芩湯」命名為PHY906的專利複方藥,遵循古方研製,並由順天堂藥廠提供,PHY906臨床試驗顯示能夠對抗許多化療藥物造成的嚴重腹瀉,,還增強了化療療效,受損腸細胞比在單獨化療條件下更快地得到修復。
他說,中醫和西醫各有所長,把中醫介紹給全世界,可以相互補充。中藥製劑的出路在於藥物投產之前首先要證明他的科學性,有效性及一致性,用嚴謹的實驗證明自己的東西是真的有用,只有這樣,好的東西才可能得到創新。那時,中醫藥將變得舉足輕重,而不是現代所謂的替代療法。

兩棲類-青蛙與蟾蜍皮的分離物之藥效研究

來源:2012/5/10 【學士後中醫學系 林瑋德 副教授撰文】

兩棲類的青蛙與蟾蜍,在中藥上的用途頗多,根據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藥用的兩棲類就已經有9種;到目前為止,在中國大陸至少有32種兩棲類被當作藥材使用。使用的部位包括:皮及分泌物、去除內臟之外表部分、部分內臟(膽、肝、腦、輸卵管等);製備方式則以乾燥為主,部分方劑亦使用鮮體。在藥材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蟾蜍表皮分泌物-蟾酥了。其主要取自耳後腺及皮膚腺的白色漿液,具有強心跟利尿作用,可以消除水腫。亦可將內臟去除曬乾做成乾蟾,其藥效作用類似蟾酥,但含量較低。蟾蜍蛻下來的皮-蟾衣,據《現代實用中醫》的記載其能破結、行水,並對糖尿病、癲癇、帕金森氏症、肝炎、腹水等有療效。另外,《中藥誌》中亦記錄了取自中國林蛙(Rana chensinensis)雌蛙的乾燥輸卵管及體內脂肪所製成之蛤蟆油(Oviductus Ranae,雪蛤膏),具有補腎益精、養陰潤肺的功效。其他利用蟾蜍或青蛙的藥效還包括:清熱解毒、利水、消種、解毒、止咳、止血等功效。
兩棲類的棲地主要是潮濕環境,在高溫多雨的季節時特別適合微生物生長,研究人員在觀察這樣的棲息環境後推論,兩棲類除了依靠免疫系統外, 應該還有其它機制可以幫助其對抗外在惡劣環境。在最近的一些研究指出,兩棲類動物的皮膚可以分泌出許多物質,其中一類為寡胜(月太)(oligo-peptides),部分寡胜(月太)並具有開發成新藥的潛力。從結構上分析,這些寡胜太鏈會形成alpha-螺旋並形成兩性界面構造(amphipathic alpha-helix),它們殺菌的能力不需要借助細胞表面的特定接收器或是結合細胞內特定蛋白,而是利用兩性界面構造之物理特性直接貫穿並破壞細胞膜達到殺菌效果。這種特性使得細菌要產生抗藥性的機會變得很低,但是這個特性也可能造成人類細胞的損壞,因此這類研究同時也會驗證其對紅血球細胞的破壞程度。目前研究較多的就以非洲大蟾蜍屬的多種蛙類為主,其表皮分泌物富含具有抗菌能力之寡胜太,例如:從剛果矮爪蛙[Hymenochirus boettgeri (Tornier, 1896)]可以分離出hymenochirin-1B-4B,對一般常見感染菌之最低抑菌濃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範圍介於10-40uM,溶血濃度則在160到>300uM。對於臨床上抗藥性極強的格蘭氏陰性菌Acinetobacter sp,從蛙皮分離出的[D4K]B2RP及[E4K]alyteserin-1c也具有相當的殺菌效果,其MIC與傳統抗生素之範圍相當。
除了殺菌效果外,這些來自蛙類表皮的寡胜(月太)鏈在研究實驗中也顯現出具有抗發炎的效果。一般痤瘡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毛囊皮脂腺遭到細菌感染(Propionibacterium acnes)及cytokine參與之發炎反應。因此治療一般痤瘡的方法就包括殺菌及抑制發炎反應。同樣源自蛙皮的寡胜(月太)鏈,包括:[D4k]ascaphin-8, [G4K]XT-7, [T5k]temporin-DRa, brevinin-2GU, 及 B2RP-Era皆對P. acnes俱有很好的殺菌能力;[D4k]ascaphin-8在抑制人類單核白血球細胞產生TNF-gamma及INF-gamma (發炎反應)有顯著效果;而[T5k]temporin-DRa 則對促進單核白血球細胞分泌抑制發炎反應因子TGF-beta,IL-4,及IL-10俱有顯著的促進效果。
另外一項有趣的研究則顯示,分離自越南青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的環狀寡胜(月太)鏈tigerinin-1R,在細胞實驗中可以促進胰臟beta細胞株分泌胰島素;而在小鼠動物實驗中,當小鼠餵食高脂肪飲食並添加tigerinin-1R,可以促進胰島素上升並改善葡萄糖耐受性。
近年來寡胜(月太)的研究與應用相當熱門,由於它的自然特性,讓一般人對它要比所謂的化學藥品具有更高的接受度,因此從醫療、保健食品到美容用品都可以看到它的蹤跡。從上述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中醫藥將青蛙或蟾蜍等做為藥物使用,確實可以從西醫的藥理學研究中找到一些合理的解釋。但是也就如同這些研究所顯現的,一但將某個成分單離出來,它的功能就會受到限制甚或顯現負面效果,有可能影響未來實際應用的可能性。但是在中醫則是以一個整體為單位加以使用,因此這些成份之間有什麼比例關係、是否有其它成分因素在影響、還有這些寡胜(月太)的穩定性等,都是值得繼續探討的課題。
參考文獻
ConlonJM, SonnevendA.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amphibian antimicrobial peptides. J Med Sci 2011; 4:62–72.
Mechkarska M, Prajeep M, Coquet L, Leprince J, Jouenne T, Vaudry H, King JD, Conlon JM. The hymenochirins: A family of host-defense peptides from the Congo dwarf clawed frog Hymenochirus boettgeri (Pipidae). Peptides. 2012 Apr 3. [Epub]
Conlon JM, Sonnevend A, Pál T, Vila-Farrés X. Efficacy of six frog skin-derived antimicrobial peptides against colistin-resistant strains of th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group.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12; 39:317-20.
Popovic S, Urbán E, Lukic M, Conlon JM. Peptides with antimicrobial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that have therapeutic potential for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 Peptides. 2012; 34:275-82.
Ojo OO, Abdel-Wahab YH, Flatt PR, Mechkarska M, Conlon JM. Tigerinin-1R: a potent, non-toxic insulin-releasing peptide isolated from the skin of the Asian frog, Hoplobatrachus rugulosus. Diabetes Obes Metab. 2011;13:1114-22.

黃芩湯有助減輕化療副作用

來源:2012/4/11 【華爾街日報中文版/Shirley S. Wang】原文:http://chinese.wsj.com/big5/20120411/hea081637.asp

內容:經過研究,科學家發現一種由四味中草藥構成的配方能增強結腸癌患者的化療療效,該配方是大約1800年前由中國的中醫發現的。這個在中國被稱為黃芩湯的配方在早前試驗中被証明能有效減輕化療的某些副作用,包括腹瀉、惡心、嘔吐等症狀。它似乎還有助於增強結腸癌的治療療效:對患腫瘤動物的試驗已經証明,與單獨使用化療相比,用化療藥物配合中草藥治療能夠使腸細胞更快地修復。

  這種被科學家命名為PHY906的草藥配方有可能取得突破進入美國主流療法的行列,這對應用於傳統民間醫學的以植物為主的藥品來說非常罕見。由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腫瘤研究專家鄭永齊領導的科研小組正計劃開始第二階段的臨床試驗,以研究PHY906對結腸癌患者的療效,該小組的部分科研資金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提供。
  許多傳統藥物都來自最初從植物中發現的各種化學試劑。在四味草藥配成的黃芩湯方劑中,科學家目前已鑒定出62種活性化學成分,這些成分顯然需要共同作用才能起效。
  美國補充替代醫學國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主任約瑟芬﹒布裡格斯(Josephine Briggs)說,“鄭博士所做的是把這種方劑作為一個復合的整體並將其當做一種試劑來用。它是復方用藥,”相當於同時使用好幾種藥物。該中心資助了PHY906的部分研究。
  大約12年前,為了尋找更好地應對化療副作用的方法,鄭永齊開始研究黃芩湯。目前用以應對副作用症狀的藥物有很多,但效果參差不齊。鄭永齊說,有一種更有效的方法也許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也許還能讓他們得以承受更大劑量的化療,而這有可能加快患者的療程。
  在台灣長大的鄭博士決定求助於傳統中醫,中醫常常強調整體治療並宣稱一種草藥具有多重保健功效。他在草藥典籍裡發現了有黃芩湯的記載,該方劑在中國傳統上用於治療腸胃疾病。他決定檢驗黃芩湯能否在不影響化療療效的情況下幫助癌症患者。
  研究小組開始給患結腸癌的實驗鼠使用大劑量的化療藥物伊立替康(irinotecan)。其中一部分實驗鼠同時使用不同劑量的PHY906方劑。四天之後,服用方劑的實驗鼠似乎表現出較少的副作用。PHY906似乎還增強了化療療效,受損腸細胞比在單獨化療條件下更快地得到修復。PHY906還使得實驗鼠能承受在通常情況下有致命危險的藥物劑量。

  接下來研究小組把實驗鼠分成四組進行了另一項試驗。第一組只接受化療藥物,第二組只接受PHY906,第三組同時接受這兩種藥物,而對第四組不使用任何藥物。草藥與化療藥物的結合最有效地抑制了副作用。如同研究人員預計的那樣,單獨使用PHY906對癌症沒有任何影響。
  進一步的試驗表明,如果除去四味草藥中的任何一味,PHY906的療效便會減弱。這表明在它們之間有一種明顯的協同效應。鄭博士說,這個發現“讓我對PHY906認真起來”。相關論文發表於2010年《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通過將PHY906付諸於具有科學嚴謹性的臨床試驗,鄭博士希望這種方劑能獲得應用於癌症治療的監管許可。
  使用草藥的一個挑戰是,草藥在不同條件下生長時,其中所含化學成分的比例是不一致的。在對不同的供應商進行測試後,鄭博士最終成立了一家名為PhytoCeutica、由耶魯大學讚助的生物科技公司,用以仔細監測草藥的生長條件,確保不同批次的草藥擁有一致的藥理學性質,同時繼續進行該方劑的臨床開發。
  鄭博士說,PHY906為何會起作用尚不完全清楚。該小組去年發表於《BMC醫學遺傳學》(BMCMedical Genomics)期刊上的論文稱,該草藥方劑似乎對消化道有消炎作用。鄭博士說,他認為PHY906在體內至少以三種不同的方式控制著化療的副作用,而傳統的療法僅通過一種方式起作用。
  目前為止,研究數據似乎支持鄭博士對傳統中藥的直覺。他說,“如果一千年後還在使用,那麼有些東西肯定是正確的。”...Shirley S. Wang

 
傳統中藥砷劑與西藥結合—大幅提升APL的生存率
      

來源:2012/2/6  新醫藥週刊 

內容: 中國科學家研究證明,結合傳統中藥的砷劑(As2O3)與西藥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並可提高該病
   患者的生存率。
     全美癌症研究基金會日前宣佈,將第七屆聖捷爾吉癌症研究創新成就獎授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振義和中
   國科學院院士陳竺,以表張他們在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研究中取得的原創性成果及開發的全新療法。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屬惡性程度高的白血病,該並以大量的幼稚白血病細胞在體內堆積,造成嚴重出
   血。此種中西藥聯合療法使APL的五年無病生存率,從兩成半大幅提升至九成半。
     聖捷爾吉癌症研究創新成就獎由全美癌症研究基金會設立,該基金會是美國最大的癌症研究公益機構,
   以獎勵在癌症研究中作出非凡貢獻的開創型科學家及其傑出科研成果。

針灸有助紓壓

來源:2011/12/28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和外電報導】

內容: 美國研究發現,針灸可幫助紓解壓力。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表示,除了針灸,穴道按
   摩、熱敷、泡湯、泡熱水澡也有助舒緩壓力,但穴道按摩時,力道千萬不要過猛,有人認為要按摩按到瘀
   青、流血才是排毒,這是錯誤迷思。
     美國喬治城大學進行動物實驗發現,針灸可減少慢性壓力相關蛋白質,研究成果若能應用於人類,或可
   用來舒緩身心壓力。
     研究人員測量老鼠血液中的「囊泡標誌蛋白」NPY,在人類身上,這種蛋白質為交感神經系統所分泌。
     研究人員將老鼠分成四組,進行為期十四天的實驗。研究人員先讓老鼠每天接受一小時低溫考驗,並打
   造一個舒適環境,讓老鼠接受電針灸刺激。結果發現,承受壓力的老鼠經過針灸治療後,「囊泡標誌蛋白」
   NPY濃度明顯下降。而有壓力的老鼠體內的「囊泡標誌蛋白」NPY濃度還是很高。這項研究已發表於「實驗
   生物學與醫學」期刊。
     黃中瑀主任建議,民眾若想紓解壓力,可以按摩脊椎旁兩條肌肉,像腎俞穴、大腸俞、小腸俞等就在附
   近。肩頸穴道則包括肩中俞、肩井等,這些穴道也可幫助舒壓。或者也可以按壓小腿肚中間的承山穴。

 
 
     

 

 
 
學士後中醫學系
TOP跳至最上層

 

 

 

 
謝謝您使用本系統,網頁維護-後中系辦可晶晶,如有任何建議請將信件送至:系辦公室:spbcm@mail.cmu.edu.tw